台灣蘋果日報傳出「員工自願離職」、「鼓勵創業」方案,引發勞工權益不明及新聞倫理責任的疑慮。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作者/雷皇】蘋果日報近日做了一個重大決策。鼓勵記者在優惠離職後,「自組公司或工作室,向報社供稿」的員工「創業方案」,這宣布讓輿論一時譁然,媒體工作人員更是人人自危,對未來前景憂心不已。媒體圈討論的重心,除了感嘆報紙傳媒經營在台灣式微,擺明連核心工作者都養不起的田地外,還有一個更令傳統媒體工作者更為關注的問題,被老闆趕出門強迫創業的方式,真有方法能夠開創事業第二春?或者說,微媒體、自媒體這樣的機構與內容工作者,有機會成功嗎?先解讀紙媒需要斷尾求生的舉動傳統的傳媒機構在多年營收掉懸崖,卻找不到對應方案後,縮編解構成微型的媒體已經成為必經的選擇。但轉型談何容易?面對社群網站與視頻直播科技這種行動網路原生媒體,傳統媒體者在這個戰場毫無優勢。平台商提供新型工具讓網民自製內容方便到大量產出如螞蟻雄兵般的存在,攻擊兇猛。平台提供者又創造出廣告抽成、網紅藝人化、紅包打賞、內容收費訂閱等新穎的商業模式。看見這半年臉書上直播越來越多,網紅越來越受討論。西門町昂貴的看板都是直播平台廣告,而創投業者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花了大把銀子在直播產業。總之數據告訴你,比起傳媒,大家都看好微媒體的未來。但媒體工作者如果真想繼續內容工作,是不是真該投身如部落客,網紅式的創業?不是反對,但可能先想想!你得思考一下,你賣甚麼內容?你是屬於賣笑的賣爽的還是賣腦的?重點是,你讓你的粉絲要你甚麼?相信你甚麼?說個美食部落客與廠商互動的故事,讓我們思考一下這件事。朋友的產品是網路媒體的受益者,因為許多部落客的報導而在網路上大紅,成為排隊名店。他最近滿懷感激想辦一個新品發表會,專程想要感謝網路的部落客們。我詢問他為何只想邀請網路部落客?他說這兩年體會了網路媒體螞蟻雄兵的力量,但也觀察到這些部落客很少被當成媒體人禮遇,各種重大產品發表會不被邀請,到店拍照也得偷偷來有時商家還愛理不理,因此他想從自己開始尊重這些部落客。為了怕被誤會,他的邀請函中還特別聲明是感恩會,既不需報導也不必美言,只管好好的來開心品嚐新產品。但這個體貼結局很令他意外,邀請了50個五萬以上粉絲的美食部落客主,得到的答案是:如果出席,需要費用!理由不足而一,會幫忙代寫文章宣傳費,公關置入特別拍照,會明說是車馬費,除了一兩位直接婉拒邀請外,部落客回應可以解讀為,給我商業利益,如果只交朋友那可不必。他偷偷的問了一個部落客,收入很好嗎?得到的回覆是還好,但其實很不穩定,但這是最直接賺錢的方式,靠流量廣告收入太少,也知道寫置入稿會很傷粉絲的心,但是又何奈?朋友很詫異的詢問我兩個問題,如果部落客的角色是記者,記者可以拿錢嗎?而如果店家付錢被發現,消費者怎麼看?是不是以後直接認定你的產品只是花錢置入,我為什麼要相信你?確實是個很棘手的問題。民眾認為媒體就該客觀,但創業就要賺錢不然怎麼養家?新媒體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會是甚麼?而營利與信任這兩端的翹翹板又怎樣才能得到平??台灣媒體界最近還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離職的報社記者發文,附上公司內部廣告置入價格表,說明了每個採訪都可以有價格。這年頭記者已經成為公關服務,只要出的起錢隨時都能上版面,正式把這個已經操作多年的潛規則赤裸的攤在太陽下,當然也引發軒然大波。而這家媒體的反應不是辯護而是反問,台灣哪家媒體沒有?如果連大眾媒體都經營到了這樣的窘境,我們又如何能批評部落客這樣的微媒體呢?故事的結局是,朋友最後放棄邀請知名部落客們,而是改邀消費者來發表會,開開心心的讓願意來的客人大快朵頤,就在現場當起自媒體直播起來,聽說還獲得了許多好評。朋友說,他還是非常感激當時完全自發為產品寫文的部落客們,也能理解當前部落客的商業需求,只是實在不知道怎樣去解決上述的難題。他問,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不就是現在網路內容業者的難題嗎?媒體的產業是提供資訊,內容越客觀公正就越容易得到信賴,所以傳統的傳媒無不把報導與廣告招攬分開,但網路內容一開始就是免費,原先部落客也只是業餘的興趣,寫著寫著突然變成有影響力得網紅,當有心想要變成一門事業,這時候衝突可能就來臨了。網路扁平化人人都是媒體,自己就是老闆也是記者,所以寫文章的也是賣廣告的,在台灣這麼樣的小地方流量根本賣不了錢,如果你是年紀到中年想賣知識不賣姿色的傳播工作者,抱歉,像直播美女一樣賣臉蛋,靠幾位大爺豪賞就能爽爽過得商模不適合你的。這時候廣告置入文就變成了最直接也最快速賺錢的方式了,除了像蘋果日報說的固定的論件計酬外,你想要找客戶,到時候跟上面報紙傳媒一樣的價格表,你就很需要了。我不愛對創業者潑冷水,但自媒體目前這樣商業模式是不是真能夠達成創業成功的目的,其實很令人擔憂的。原因在於這本身就是個魔鬼式的交易循環,可以有眾多粉絲是因為你報導的美食深受喜愛,有了這些支持才能得到店家想要你為他報導,付錢求你都願意但就是要粉絲相信的這份影響力。真正的好店不需要用廣告來跟你交換,想要錢,你還得選擇忠於粉絲或者背叛粉絲。而被你報導的廠商又是另外一種心情,他該把你視為是報導者還是做廣告文案者呢?消費者問他有沒有花錢買置入,他該說還是不該說?這樣的矛盾一直存在也正在擴大,現在新聞媒體多被調侃能賺錢的,大傳媒基本都靠新聞廣告化,而微媒體就搞廣告新聞化,越來越多人認定任何部落客發文肯定都是置入,你粉絲越多就越貴越假。媒體賴以為榮的客觀信任來到網路上根本不可能,網友說:你認真就輸了。但如果失去信任,不管你是電視報紙還是網路內容產業,新聞媒體還能剩下甚麼?網路造成大眾媒體產業解構的衝擊已經是世界性的難題,媒體產業工作者無不在苦尋產業的出路,媒體產業的困難在於移轉時,從傳統到網路甚至本文所談的微媒體,都還沒有尋找到真正甜美的商模。做為曾是媒體工作者一員,本文與其說是批判,不如說更想出點力幫忙想想媒體工作者的未來。建議一:不要再認為跟報社工作一樣,寫了就有錢。甚麼都可搜尋的年代,資訊在網路世界不值錢,能引起需求的資訊才值錢,快速也不一定值錢,差異到大家記得你才值錢!建議二:承認做廣告不是壞事,但大方點也切的乾淨點。網路大紅的卡提諾狂新聞,片頭片中都有廣告工商時間直白的說出廣告主的名稱,偶而還會幽上一默。網友肯定了解做新聞的也要營利,你只要節目好看觀眾也能對廣告贊助愛烏及屋,大笑兩聲說你948794狂,也算認同了。建議三:就像在大陸紅透半天邊的邏輯思維,直接明說他的商業目的,所以他可以在內容裡直接賣書,只要說書說的精采還能本本大賣。演講會時大方公開說三遍贊助者的大名,甚至直接為知識收費。他的APP「得到」聽課程得收年費,就被視為是知識經濟收費的好商模,專心把知識說的這麼好,誰說不是本事?建議四:你是賣公關服務者,就專心寫公關稿。你是賣新聞知識者就專心寫公正的新聞稿,抓住核心競爭力專心服務該服務的族群,千萬不要劈腿!紙包不住火的,如果讓人知道你是愚弄他們的信任,後果一定很慘。創業者都是勇敢的尋路人,總是在尋找商業模式的過程上摸石子過河。主動或者被迫都好,路要自己闖,資訊不會死,知識一定有市場。商業方法很多也別害怕,可以免費,也可以有價,只要找到你跟市場合作的方法,最終市場會決定你的服務該得到甚麼價值。你可以是以讀者為中心,提供服務,爭取到信任從而獲利。你也可以是廠商做中心,提供服務,爭取到信任因此賺錢。 但我獨獨不相信,把信任當成商品在兩者中間買賣,可以成就大事業。還在販售粉絲信賴的內容工作者,請三思!

A1B727BF08FBC90C
arrow
arrow

    debraue48774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